• 首页
  • 资本市场
  • 上官、东方等复姓的由来,哪一个最高? (附现有复姓完整列表)
    图片

    上官、东方等复姓的由来,哪一个最高? (附现有复姓完整列表)

    时间:2023-10-04 07:59
上官和东方这两个复姓来自哪一个? (附现有复合姓氏完整列表)。所谓复姓,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,比如公孙、慕容、司马等。 虽然复姓很少

所谓复姓,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,比如公孙、慕容、司马等。复姓虽然很少见,但在武侠小说中却经常被用来“装扮”,读者对它们都很熟悉。这种看起来很“高级”的复合姓氏,小伙伴们有多少人知道呢?


上官

【上官氏的地盘】

天水县,今甘肃省天水市。

【上官氏的出身】

春秋时期,楚庄王封其小儿子巴菲上官邑大夫,兰后裔以此城名,称上官氏。汉朝时期,朝廷为了丰富关中人口,下令将许多著名姓氏迁往关中。其中,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贵,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。这也是为什么出身楚王的上官氏成为天水的望族。 。

【上官氏的名气】

上官氏很有名。汉代有名臣上官桀;唐朝有上官仪,高宗时为宰相;


东方

【东方一族】

平原县,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。

【东方家族的起源】

“东方”是一个古老的姓氏。早在远古时期,古帝伏羲创立八卦,其后裔孙仲掌管东方青阳令。据古书记载,相传他出生时“出地震,位在东方”。即根据八卦推算出他所在的地震位置,地震位置表示为“东方”。因此,他以“东方”为姓。

汉武帝时期,著名文学家东方朔,本姓张,是太浩伏羲氏后裔少昊之子张惠的后裔。他出生不到三天,母亲就病逝了,父亲也已经去世多日了。男孩出生时,东方黎明,邻居们给他起名叫“东方朔”。长大后名声大噪,东方被巩固为姓氏。东方朔的后裔以东方为姓。

【东方的名气】

东方朔:西汉大臣、文学家;东方秋:唐代历史学家、诗人;唐代学者东方贤等


长孙

【长孙领地】

济阳县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,或河南省兰丰县东北。

【长孙的由来】

长孙姓,出自宋,沙英雄之子。据史料记载,北魏道武帝拓跋玉禄的曾祖父拓跋玉禄有两个儿子。长子沙英雄,南方人,名八八。小儿子是拓跋珪的祖父,北魏建立者。当皇帝后,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长子,所以赐儿子宋为长子。长孙嵩后来升任太尉,被封为北平王。

【昌顺的声誉】

这个人名叫长孙,是隋朝的车将孙胜。他的女儿是唐太宗的皇后。其子长孙无忌帮助太宗夺得皇位,成为宰相。


诸葛

【诸葛氏】

琅琊县,今山东省诸城县。

【诸葛家族的由来】

诸葛姓有三来历:一是起源于商代。相传,伯益后裔葛伯灭亡封建王国后,葛氏一支迁往山东诸城西南,后又迁居阳都。由于当地也有葛姓,所以后来迁入的葛氏被称为诸葛氏。第二,秦末陈胜起义时,将军葛婴屡立战功,但陈胜信谗言,将其杀害。汉文帝时期,葛婴的孙子被封为诸郡侯,子孙以诸葛为姓,称为诸葛氏。第三,古代有一个复姓“詹哥”,后来改为“诸葛”。

【诸葛的成名】

诸葛名人,除了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之外,还有西汉的司隶校尉诸葛奉、东吴的谋士诸葛瑾、唐朝的刺史诸葛爽,还有著名的诸葛亮。宋代制笔大师诸葛高。


公孙

【公孙领地】

扶风县,今陕西省咸阳县东。

【公孙的由来】

据《路史》记载,神农氏有同母同弟徐,继任者少典为国王。生前为太子,后改姓公孙。这就是公孙氏的来源之一。除此之外,公孙家还有三个来源。首先,轩辕皇帝原名公孙,后来改姓姬。他的一些子孙仍以公孙为姓,称为公孙。其次,周制度规定,国王一般由长子继位。在他即位之前,他被称为太子。其他儿子称为太子,太子的儿子称为孙子。他们的后代很多都以公孙为姓。第三,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,春秋时期诸侯的孙子也以公孙为姓,称为公孙。所以,公孙氏的渊源颇多,并非一族一姓的后裔。

【公孙的声誉】

说起公孙氏,秦孝公年间变法领袖商鞅原名公孙氏。因变法成功,被封为商,故名商鞅。此外还有春秋时期魏国弓箭手公孙鼎、战国时期孟子弟子公孙丑、逻辑学家公孙龙、西汉宰相公孙弘、东汉末年辽东诸侯公孙度、公孙瓒,唐朝大将武达、著名舞蹈家公孙姨等,都是公孙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。


司马

【司马氏】

河内郡,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。

【司马的由来】

司马姓源于古代官名。相传,皇帝少昊始设司马一职,主管军务、军资。周朝时,称他为下关大司马。周宣王时期,颛顼帝的后裔程伯修,被其父封为司马。因击败了位于今淮河中下游的徐荣(又名徐方、徐邑),立下赫赫战功,被赐姓司马。此后,程叔父亲的孙子以得到这个官职为荣,于是有人以司马为姓,称他为司马。此外,徐氏、郝氏也改姓司马,如徐牧之、郝训之,其子孙也以司马为姓。

【司马的声誉】

司马家族虽然没有跻身百大姓氏之列,但也是中国著名的复姓,家族人才辈出。例如,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谈、司马迁,西汉时期的诗人、词人司马相如,以及魏国时期的权臣司马懿、司马师、司马昭等。三国时期。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。又如北宋著名官员、史学家司马光。此外,还有东汉末年的“水镜先生”司马徽。


原地

【司徒的领地】

赵县,今河北省赵县。

【原地由来】

司徒姓是一个以官职命名的复合姓氏。舜是尧时期的司徒官员,负责管理人、土地、教育等事务,其地位相当于宰相。周代称地方官大司徒。舜的子孙中,有以官职为姓的,称为司徒。 “司徒”的正式地位最早是在唐禹时期设立的。传至周朝,被列为贵族六大臣之一,主管国教。汉哀帝时期,改宰相为大司徒,与大司马、大司空并列“三公”。清代户部尚书俗称大司徒。

【司徒的名气】

司徒家族名人:春秋有大夫司徒贞子,南朝有大夫司徒贤,唐有大夫司徒婴,太常清,五朝有礼部侍郎司徒仪,明朝有辽阳卫军司徒化邦。


令狐

【令狐的领地】

太原县,今山西省太原县。

【令狐的由来】

令狐(líng hú),中国复姓,源于姬姓。令狐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地名。据《水经。冻水注》载:令狐是夷氏之地(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西)。周文王姬昌之子毕公皋的后裔韦恪打胜仗,晋景公赏给他令狐一带为封地,韦恪的儿子韦解以封地为封地。姓令狐桀。

【令狐冲的名气】

令狐家族的名人有汉武帝时的令狐茂、三国魏时弘农郡太守令狐绍、唐朝宰相令狐初、令狐桂等。王朝时期,文学史家令狐德芬,以及明代儒家经典贾令狐传等人。


附:中国81个复姓完整列表

01.欧(ōu)阳(yáng)

02.太 (tài) 时 (shǐ)

03.端(duān)木(mù)

04.商(shàng)官(guān)

05.思(sī)马(mǎ)

06.东(dōng)方(fāng)

07.孤(dú) 孤(gū)

08.南(nán)宫(gōng)

09.万(mò)俟(qí)

10。文(wén)人(rén)

11.夏(xià)侯(hóu)

12.朱(zhū)格(gě)

13.卫 (yù) 驰 (chí)

14.男(gōng) 羊(yáng)

15.他(hè)连(lián)

16.湹(tan)台(tay)

17-黄(huang)富(fǔ)

1点击下载即可保存宗(zōng)郑(zheng)

mp3 youtube com

19.殓(pu)阳(yáng)

2功(gong)也(yě)

2太(tai)叔叔(shū)

2沉(shēn) 你(you)

2锣(锣)太阳(太阳)

2穆(mù)错(rong)

25.一(zhòng) 孙(sūn)

2点击下载即可保存钟(zhōng)李(lí)

mp3 youtube com

27.长(zhǎng) 孙(sūn)

28.宇(yǔ)文(是)

2如果(sī)你(你)

30。鲜(鲜)于(余)

3 si(sī) 空(kōng)

32.闾(lǘ)秋(qiū)

33.子(zǐ)车(chē)

34一(qí)和(guan)

3司(海) 海(海)

3巫(wū)马(mǎ)

37公(gōng)西(xī)

38.雏(zhuan) 孙(sūn)

3土(色) 驷(sì)

40。功(功)亮(亮)

4漆(qī)雕(diāo)

42.我(yue)正(zheng)

4哉(zai)父(fù)

4谷(g)亮(亮)

4你的(你的)后记(是的)

4夹(jiā)谷(gǔ)

4轩(轩)元(元)

4灵(灵)狐(怎么样)

4段(段)干(好)

5百(bǎi)黎(lǐ)

5胡(hū)颜(yan)

52.一(dōng)和(guō)

53.南(母亲)门(男人)

54.羊(yáng)舌(shé)

55.wēi(wēi)shēng(shēng)

56.功(gōng)户(hù)

57.gōng(gōng) yù(yù)

58.功(gōng)仪(yí)

59.亮(lián)秋(qiū)

60.gōng(gōng) zhōng(zhòng)

61.gōng(gōng) shàng(shàng)

62.gōng(gōng) mén(mén)

63.gōng(gōng) shān(shān)

64.功(gōng)建(jiān)

65.左(zuǒ)秋(qiū)

66.锣(gōng)叔叔(bó)

67.xī(xī) mén(mén)

68.gōng(gōng)祖(zǔ)

69.不。 (dì) 第五 (wǔ)

70.公(gōng) 乘(chéng)

71.关(guàn)秋(qiū)

72.gōng(gōng) bái(xī)

73.nán(nán)蓉(róng)

74.dōng(dōng)lǐ(lǐ)

75.dōng(dōng)gōng(gōng)

76.zhōng(zhòng)zhǎng(zhǎng)

77.zi(zǐ)shū(shū)

78.zi(zǐ)桑(sāng)

79.即(jí)墨(mò)

80.dá(dá)xī(xī)

81.qí(chǔ)shī(shī)


广天大百科全书 | ©All Rights Reserved.